重要免責聲明
本站資源皆取自網路,純做個人研究心得分享,喜愛指標請支持開發者正版。
本站交易工具評論,皆為個人使用心得,不包含推薦投資之意圖,投資人須自負投資盈虧。
本站提及之外匯交易平台,皆為個人親身投資使用體驗,不具推薦意圖,投資須謹慎選擇交易平台。
交易指標、外匯EA、加密貨幣、跟單交易、程式交易
Robinhood是一家以「散戶革命」聞名的券商平台,2025年6月宣布將美國股票與ETF代幣化,並推出基於Arbitrum的Layer 2區塊鏈,讓用戶能直接用歐元交易美股代幣,讓「股票投資」也去中心化,更是傳統金融(TradFi)與去中心化金融(DeFi)融合的里程碑。
更重要的是,首席執行官Vlad Tenev提出的大膽願景,能否通過代幣化打破投資鴻溝,讓普通人參與未來獨角獸的早期成長?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Robinhood的策略、影響與未來潛力,帶你看懂Robinhood美股代幣化的來龍去脈。
Robinhood於2025年6月30日在法國坎城EthCC發布會上宣布,推出股票代幣化服務,允許歐洲用戶透過區塊鏈交易超過200種美國股票與ETF,包括Apple、Nvidia、Tesla等熱門標的,甚至涵蓋OpenAI與SpaceX等非上市公司的間接代幣產品。根據路透社《Reuters》報導,這項服務將股票以1:1錨定方式轉化為區塊鏈上的「股票代幣」(Stock Tokens),由Robinhood自行購買並託管實體股票,確保合規性與透明度。
這項計畫並非單純的加密貨幣交易,而是將傳統金融資產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嘗試。用戶無需複雜的錢包設定或支付Gas費用,就能透過Robinhood熟悉的介面,以加密貨幣(如穩定幣)交易美股代幣,且交易時間從一般美股交易時間擴大至接近24/5的全天候時段。Robinhood首席執行官Vlad Tenev表示,這是為了「打破傳統金融的圍牆」,讓全球投資者以更開放的方式參與美股市場。
2025年1月,Vlad Tenev在《華盛頓郵報》撰文指出,當前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投資鴻溝。像OpenAI、SpaceX這樣的私人企業,早期投資機會僅限於少數富有圈內人,這些人的回報往往高達初始投資的1000倍以上,而普通投資者完全被排除在外。他指出,美國上市公司數量自1996年以來減少一半,且「合格投資者規則」將私募投資限制於淨資產超過100萬美元或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的族群,導致有近乎80% 的美國家庭無法參與高潛力公司的早期成長。
Tenev則認為,代幣化是打破這道壁壘的有效途徑。透過將公司所有權「拆分」為數位代幣並在區塊鏈上自由交易,只需對現有法律文件進行微小修改,就能讓普通投資者在企業發展的 早期階段 就能參與其中,而非等到公司有了上百億美元估值上市後才入場。企業也能獲得全球散戶的龐大資金,無需犧牲員工選擇權或鎖定股份等傳統融資機制。
然而,Tenev坦言,美國SEC目前監管著美國的私人企業,也尚未為代幣化證券提供明確監管指引,相較之下,香港、歐盟、新加坡等地已建立支持證券型代幣發行(STO)的框架。
他提出三項改革建議:
1.廢除基於財富的「合格投資者」制度:在一個人人都能自由買賣迷因幣(MEME幣)的時代,單純以淨資產衡量投資資格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且極為荒謬。若必須設定門檻,應基於投資知識與風險自評,而非僅僅依據其銀行帳戶裡的餘額多寡。
2.建立證券代幣註冊制度: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融資路徑。
3.為加密交易平台提供合規路徑:確保安全合法的證券代幣交易環境。
為推動這一願景,Robinhood於2025年5月向SEC提交42頁政策提案,包括九頁關於RWA代幣化的評論信,呼籲建立全球首個針對RWA的聯邦監管框架,並透露將基於Solana與Base打造RWA交易平台「Robinhood RWA Exchange」,進一步擴展代幣化生態。
Robinhood的股票代幣化服務建立在Arbitrum的Layer 2區塊鏈上,並計劃推出自有的Layer 2網絡,專為真實世界資產(RWA)交易設計。為何選擇Arbitrum?答案在於技術與策略的雙重考量。
首先,Arbitrum的Optimistic Rollup技術在交易速度與成本間取得平衡,相較於ZK Rollup的更高成本與較慢確認時間,更適合Robinhood處理大規模用戶交易的需求。其次,Arbitrum完全相容以太坊虛擬機(EVM),讓Robinhood能無縫遷移現有智能合約與工具,降低開發門檻。
此外,Robinhood與Arbitrum早有合作基礎。2024年ETHDenver大會上,雙方已合作簡化Robinhood Wallet對Arbitrum的訪問流程,為後續整合奠定基礎。
Robinhood也考慮過Solana與Coinbase的Base,但最終選擇Arbitrum,部分原因是避免與直接競爭對手Coinbase的Base合作。Arbitrum的Arbitrum Chains功能允許Robinhood打造專屬Layer 2鏈,進一步提升結算效率與獨立性。
Robinhood的計畫不僅止於此。Tenev透露,公司年底前將把代幣化股票擴展至「數千種」,並整合穩定幣USDG(全球美元)與加密衍生品,形成完整的鏈上資產生態系統。
Robinhood的股票代幣化服務開啟了RWA(真實世界資產)的新篇章,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深遠。
傳統美股交易受限於美國東部時間,但代幣化後,投資者可享受接近24/5的交易時段,對非美國投資者尤其友好,這將顯著提升市場流動性,並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入美股市場。
Robinhood的平台設計簡化了用戶體驗,無需錢包插件或技術知識即可參與,吸引Web2用戶進入Web3。結合其低成本優勢(免手續費與低交易稅),這為散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。
且若股票代幣結合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或鏈上衍生品市場,將為DeFi提供更堅實的價值基礎。這可能重塑DeFi的資產結構,填補價值資產的缺口。
然而,Robinhood的計畫也引發市場熱議。Tenev在EthCC演講中直言,加密貨幣應從比特幣與迷因幣轉向RWA,這被部分用戶認為對山寨幣構成「制度性利空」,可能搶奪流動性。
而代幣化股票涉及複雜的合規問題。雖然Robinhood作為美國持牌券商與歐盟MiCA框架下的合規平台,但SEC對RWA的監管尚未明確。
此外,OpenAI在7/3號也公開澄清,其代幣化股份未經授權。
這些「OpenAI 代幣」並非 OpenAI 股權。我們與 Robinhood 並無合作,未參與此事,亦不為其背書。任何 OpenAI 股權的轉讓均需經我們批准-我們並未批准任何轉讓。
請謹慎操作。
有趣的是,與 OpenAI 之間關係複雜的伊隆·馬斯克,也特意發聲,公開嘲諷 OpenAI 的股權「是假的」,再次將兩者間的長期矛盾推向檯面。馬斯克與 OpenAI 之間的糾葛,其核心源於 OpenAI 從最初的非營利研究機構,轉型為如今的營利性實體,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搜尋相關資料。
而且Robinhood並非唯一玩家。Kraken已推出xStocks服務,Coinbase也在申請SEC批准代幣化股票,Gemini(加密交易平台)則提供MicroStrategy代幣化股份。這些競爭對手的技術選擇(如Kraken使用Solana)與市場策略,均會對Robinhood構成挑戰。
Robinhood的股票代幣化計畫標誌著傳統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。透過Arbitrum Layer 2技術與低成本優勢,Robinhood不僅為歐洲用戶開啟了美股投資新途徑,也為RWA市場注入新動能。
從提升交易靈活性到推動區塊鏈與股票融合,這項創新可能重塑全球金融格局。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蓬勃發展、大數據分析的深度應用、人工智慧的日益成熟,以及全球監管機構間日益頻繁的協同互動下,未來的金融世界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,將大幅減少傳統金融體中介,並最終以用戶需求為核心,提供更為便捷、高效且個人化的金融服務。
記得持續關注本站,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財經與科技交會的深度見解,助您掌握未來投資先機!
延伸閱讀:川普的比特幣儲備提案是什麼:它將如何改變美國的國家金融戰略?
延伸閱讀:什麼是定期定額投資(DCA)?投資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的策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