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要免責聲明
本站資源皆取自網路,純做個人研究心得分享,喜愛指標請支持開發者正版。
本站交易工具評論,皆為個人使用心得,不包含推薦投資之意圖,投資人須自負投資盈虧。
本站提及之外匯交易平台,皆為個人親身投資使用體驗,不具推薦意圖,投資須謹慎選擇交易平台。
交易指標、外匯EA、加密貨幣、跟單交易、程式交易
你知道嗎?黃金不只是一種閃亮亮的金屬,它還是一種影響了人類歷史的貨幣。從最早在西元前6世紀,呂底亞王國造了第一枚黃金鑄幣開始,直到現在「黃金是一種貨幣」就是人們的普遍共識,人們把黃金當作交易的媒介。這是因為黃金有幾個特點:它不會生鏽、不會被摧毀、不會被分割、而且數量有限。即使在一千年以後,它還是能保持它的價值,今天我們就一起深入了解黃金的過去吧。
17世紀末,英國正處於與其他國家爭奪海上霸權的過程中,為了打仗而欠下了很多債務。政府打算降低金幣的含金量,這樣就可以用更少的黃金鑄造更多的金幣(政府也偷工減料啦)。這個主意引起了很大的爭議。有人支持這個做法,認為貨幣只是一種工具,只要有國王的印章就可以。
有人反對這個做法,認為真正的貨幣必須要有足夠的重量和成色,否則就會損害政府的信譽。最後由國王威廉三世做出了決定:他同意保持貨幣質量不變,但要花更多的錢去鑄造新貨幣。
負責鑄造貨幣的機構叫做皇家鑄幣局,當時的英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,採用的是金銀本位制,也就是說,貨幣的價值是由金銀的含量來決定的。但是由於鑄幣的技術不穩定,而且金銀的開採和制造成本不同,使得金銀幣品質參差不齊。這就造成了另一個問題:金幣和銀幣之間應該以什麼比例來兌換呢?
1696年,我們都熟悉,被蘋果砸到的那位艾薩克.牛頓成為了皇家鑄幣局的監督,他對鑄幣機器和製造流程進行了改進後,提高了金幣和銀幣的品質。1699年,英國的鑄幣改革完成了,牛頓也升任了皇家鑄幣局的局長,但牛頓發現金銀在市場上的價格會因為供求不斷變化,他嘗試用物理學知識來解決,但他發現這比他想像中要複雜得多。
他最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:把黃金定價過高,把白銀定價過低,這就讓一些人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機會:他們用較少的錢買很多白銀,然後把它運到別的國家換成黃金,再把黃金帶回英國賣給皇家鑄幣局,套利賺價差,而英國的白銀儲備就越來越少。(幣圈的你應該懂,這就是搬磚投資)
為了補救自己的失誤,他認為英國要放棄白銀,只用黃金作為唯一的貨幣標準,這樣就避免了金銀之間的兌換問題,也可以保持貨幣的穩定性。在1717年,牛頓確定了1盎司黃金等於3英鎊17先令10.5便士的兌換價格,在接下來的100年裡都沒有改變過。1816年,英國通過《金本位法案》,從法律上確立了金本位制度,也代表英國貨幣和黃金正式掛勾。
金本位制度是一種讓貨幣和黃金掛鉤的制度,在這種制度下,各國的貨幣供應量必須和黃金儲備量相符合。從1750年到1914年,英國的物價幾乎沒有變化,而黃金儲備也非常豐富,金本位制讓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很穩定,英鎊也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。
好景不長。1914年8月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,這場戰爭改變了金本位制的命運。為了打仗,各國政府都開始印鈔,增加貨幣供應量。這就打破了貨幣和黃金之間的平衡,導致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。為了保護自己的黃金儲備,各國都禁止了紙幣和黃金的兌換,也禁止了黃金的出口。這就意味著金本位制實際上已經被暫停了。
戰後各國都想恢復金本位制,以恢復貨幣的穩定和信用。但是,問題是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和水平來恢復呢?如果恢復到戰前的水平,就意味著要大幅減少貨幣供應量,這會導致通縮和失業。如果恢復到戰後的水平,就意味著要接受貨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。這兩種選擇都有利有弊,各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。
英國是第一個恢復金本位制的國家。1925年,英國政府決定以戰前的兌換水平(1盎司黃金=3英鎊17先令10.5便士)恢復金本位制,但代表金幣的銀行券取代原本在市場上流通的金幣,變成一種變形的金本位制。這個決定是出於對英鎊信譽和地位的考慮,但意味著英鎊被高估了。高估的英鎊對英國的出口不利,這對英國經濟的復甦和失業問題都有不好的影響。
不久之後,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災,美國股市股價暴跌,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對貨幣的信心崩潰,紛紛轉向黃金作為避險。各國的黃金儲備都受到了嚴重的擠兌,尤其是英國。英國政府不得不大量出售黃金,導致黃金儲備急劇減少。最後在1931年9月21日,英國宣佈放棄金本位制,讓英鎊自由浮動。這是英國金本位制的結束,也是英國在世界金融中領導地位的終結。
接下來的幾年裡,其他國家也紛紛放棄了金本位制,轉向浮動匯率制。這樣一來,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就不再固定,而是根據市場的供求來變動。這種變化給國際貨幣秩序帶來了混亂。
在這個混亂的時代裡,黃金卻迎來了它在20世紀的第一個牛市。這個牛市的主要推動力是美國強大的定價權。美國在1934年通過了一項法案,把黃金的價格從每盎司20.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。這就相當於把美元貶值了40%。但是美國很聰明,它只允許外國政府和央行用美元兌換黃金,而不允許美國公民這麼做。這就意味著美國可以用印鈔的方式增加貨幣供應量,而不用擔心黃金儲備被擠兌。
在二戰後,美國在1944年召集了44個國家的代表,在一個叫做布雷頓森林的地方舉行了一次會議。這次會議的目的是防止未來再發生經濟危機和戰爭。
這次會議美國提出讓美元和黃金掛鉤,每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,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則和美元掛鉤,以固定的匯率兌換。這方案可以讓美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,也可以讓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穩定。但壞處是讓美國有太大的權力,也讓其他國家失去了調節貨幣供需的自由,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。在這個體系下,美元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,也成為了黃金的代名詞。
英國代表凱恩斯反對這個方案,他提出了再創造一種全球通用的貨幣,叫做銀行幣。這種貨幣不是由任何一個國家發行,而是由一個國際組織管理。這種貨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美元霸權的形成,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來調節貨幣供應量。(創造比特幣的人,也是延續凱恩斯的世界銀行幣的理念,想要一種不被國家控制的流通貨幣)
但這種貨幣的壞處是需要各國放棄一部分的主權,也需要建立一個可靠和有效的國際組織,最後美國的方案被採納
在接下來的20年裡,美國不斷地進口其他國家的商品,美元作為國際清算與儲存貨幣,造成貿易逆差越來越大。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幣值穩定,美元就不斷流到海外,海外的國家就越來越擔心美元會不會貶值,或者美國會不會跳票。於是他們就開始用美元去兌換黃金,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,美國的黃金儲備越來越少,而海外對美元的信心越來越低。
美國的黃金儲備在1971年已經減少了61%,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不再讓其他國家用美元換黃金,尼克森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軍火和保護,條件是沙烏地阿拉伯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結算,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,其他國家也很快就跟風用美元買賣石油,就建立石油美元體系,需要石油的國家,也就需要美元,也不管美元能不能兌換成黃金,貨幣不再以黃金為基礎,而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,直到今日。
黃金不再跟貨幣掛鉤,本來沒有什麼用處的黃金,也應該變得沒有價值。但事實卻完全相反,黃金的價格在市場上飆升,開始一波牛市,價格從1968到1980年漲了25倍,你可能會想,是什麼讓黃金的價格這麼高呢?答案其實很簡單,就是人們對黃金的需求。那麼又是什麼讓人們對黃金有這麼大的需求呢?這就要從黃金的特性說起了。
黃金是人類最早也最普遍的貨幣,人們都認可黃金的價值,而且都願意用黃金來交換其他東西,黃金原本是貨幣屬性,但在1971年之後,黃金變成投資屬性,我們可以把黃金的投資需求分成兩個方面:一個是風險,一個是收益。
在美元體系下,美元為主要參考對象,如果持有美元或者其他貨幣的風險很高,那麼人們就會想要用黃金來避險,用這些資產去買黃金,黃金的價格就會升高。反之,如果這些資產的風險很低,那麼人們就沒有必要用黃金來避險,也就是賣黃金去買這些資產,黃金的價格就會降低。
比如說持有美元或者其他貨幣的收益。如果這些資產的收益很高,那麼人們就會想要用黃金來換取更多的收益,也就是賣黃金去買這些資產,黃金的價格就會降低。反之,如果這些資產的收益很低,那麼人們就會想要買黃金,黃金的價格就會升高
所以我們可以總結一下,人類對黃金的投資需求有兩個方面:一、持有其他資產風險更高;二、持有其他資產收益更低,影響黃金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:
馬克思在《資本論》中講過一句名言:「金銀天然不是貨幣,但貨幣天然是金銀。」,儘管黃金已不再是流通貨幣,但在信用貨幣時代,正是人們缺乏安全感,造就了現在黃金無法撼動的地位。
同樣的,由於2008金融海嘯後,各國央行大印鈔,人們對法幣的安全感再次降低,也催生出比特幣(BitCoin)這種虛擬貨幣的需求,短短十年比特幣上漲千倍,未來是屬於黃金還是比特幣呢?這兩者各有各的支持者,但小孩才做選擇,我全都要!